[中关村在线投影机频道原创]近期,TCL推出了屏幕比例为21:9的宽幅电视,引起人们对于电影画面比例的问题的关注。我们在家中看电影的时候都会发现,无论16:9还是16:10的屏幕上下都会出现两个黑边。而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屏幕的宽度要比电视宽很多。
与电视机相同,在家庭影院投影机中,大多采用1920×1080的分辨率,少部分采用1280×800的分辨率,算下来也都是16:9和16:10的画面。如果你对家庭影院很关注,并且参观过一些家庭影院集组建公司的体验厅,那么你就会看到,在投影机的前面,都有放有一个镜头。
宽银幕电影
而是用这一镜头后,原本1920×1080分辨率的投影机,就可以投射出像商业电影院中一样的宽幅画面。这个镜头,就是我们在本文中要介绍的——变形镜头。可以别小看这个镜头,价格比投影机还要贵!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电影银幕是2.35:1的比例,通过这个镜头,是不是就会将整个画面拉伸,造成画面的是真呢?结合这些问题,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家庭影院是如何实现2.35:1的宽幅银幕的。
什么是宽银幕电影
最早的电影画面都是采用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制定标准,画面的宽高比为4:3,直至今日,国内的电视节目画面依旧采用这一标准。
后来人们研究发现,人眼的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宽幅屏幕能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由此将4:3的比例进行三次方,让银幕上的影像画面更具广阔感,有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景色。
1080p投影机电影画面
目前,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的电影都是采用2.35:1宽高比进行制作,这样就是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宽幅银幕的宽高比。
而我们电视机与1080p家用投影机采用的16:9格式,在显示电影画面的时候,只应用了1920×817的像素点,上下两个黑边浪费了大约25%的画面。换一个算法,如果你用投射120吋(16:9)画面,播放2.35:1影片时,银幕上真正进行显示的画面仅有113吋左右,而且画面高度还要被压缩,留下上下两端的黑边。如果想想让画面的实际显示尺寸达到120吋(16:9),整个银幕就必须放大成158寸(16:9)才够,这个时候银幕虽然充满画面了,但是画面左右两端却会超出银幕的光域范围,问题依然存在。
什么是变形镜头?
本文的主要就是变形镜头。什么是变形镜头呢?这是一种可以使投影画面被横向延展到标准银幕中的光学透镜。早在1927年由亨利.克瑞雄根据中国的哈哈镜而发明。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在1953年拍摄《圣袍千秋》时,第一次使用这种镜头。
潘拿摩顶级变形镜头
在上一页我们也说道,高清电视和1080p投影机只能投射标准的16:9画面,在观看电影时,实际显示画面仅有1920×817的像素点,浪费了大约25%的屏幕画面。上下方出现的黑边,也严重影响我们的观看效果。
在投影机前面加装变形镜头,通过镜头进行横向延展,就可以将16:9画面拉长33%左右,形成2.35:1的宽幅画面。与好莱坞标准电影银幕完全相同,实现完美的家庭影院效果。
变形镜头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的变形镜头主要有两种结构,同时两种技术也分别以潘拿摩(Panamorph)和施耐德(Schneider)两家为主要提供商。一种是以潘拿摩为代表的棱镜型;另一种是以施耐德为代表的镜片组型。
棱镜型镜头是通过一块或多块的棱镜组成的镜头,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非常大的光圈,能满足不同类型投影机的使用需求,亮度损失可以降到最低。而镜片组型镜头就是采用多块圆形透镜通过折射形成投射画面的变形,其突出的地方在于拥有优秀的成像质量,色彩鲜艳亮丽,但光圈相对较小,亮度损失较为明显。
相对于棱镜型的变形镜头,透镜组的变形镜头结构就要复杂得多,通常是由多块透镜而组成,通过光线在多块透镜中的折射来实现。与常规的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尺寸要大许多。通过复杂的光学结构,透镜组结构的变形镜头拥有优秀的画面畸变控制能力,这点对于追求完美的玩家是最为重要的。
两种类型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投影机。如果你拥有一部低亮度、高对比度的LCoS投影机,不妨考虑亮度损失较低的棱镜型结构的变形镜头。而你的投影机如果是高亮度、高对比度的顶级3片式DLP投影机,具备优秀成像能力的透镜组结构的变形镜头则是你最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一个小小的变形镜头价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的确让人咂舌。而通过光学设计,将16:9画面水平拉伸,就可以实现2.35:1的宽幅银幕。但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高于投影机价格的镜头是否值得选购,我们还有待于商榷。但对于顶级的电影发烧友来说,组建家庭影院,变形镜头一定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