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发展 今昔对比
[中关村在线投影机频道原创]20年前,去电影院曾是一种非常奢侈的消费行为;如今,去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已经成为我们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电影的魅力在增加,电影院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品位在提升,我们的消费能力在提高,但是电影院的霸王条款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餐饮相关的事宜让很多影迷非常不满。
霸王条款
对于60后、70后的朋友而言,真是不堪回首。那时电影以露天的为主,大礼堂相当于现在的IMAX影院;那时的票价,都是以角、分为单位计算,与2分的冰棍相比就是奢侈品,而且还很难买到。北京胡同里的小孩子一般都渴望着爷爷、姥爷的国企大单位能发电影票,可以去大礼堂去看高级的大电影。那个年代,文化活动少而又少,多数娱乐项目都是违禁内容,只有看电影是老少皆宜的VIP享受,更是恋爱男女首选场所。那时看电影是体面、文化、时尚、科技等诸多高雅的代名词。
昔日的老电影院设备落伍陈旧,观影条件更是惨不忍睹。电影院就是个大礼堂或露天广场,画质充其量是个巨大CRT电视的水平,现在的影院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对于童年的我们而言,看电影更是一个开心的大事件,就像春游一般,可以随心所欲的带吃喝去看电影,最通俗常见的食品就是瓜子和花生,最喜闻乐见的饮料是汽水和橘汁。
那时的我们很单纯,总是很高兴很满意,大实话是“有的看就很不错了”。那个年代,也没啥高档食品饮料,关键是有钱也买不到;现在影院里,最火的食品爆米花,那个时代是几乎没有的。大米材料的爆米花,还要期盼笑眯眯的“黑脸大叔”光临小胡同才有机会。现在,总有海龟派的专家说那个“爆米花很不卫生”,包括铅封口+糖精+诸多致癌物质,但是我们那时吃的还是不亦乐乎,其实与现代的漂白剂、塑化剂、三聚氰胺、白酒氰化物等相比简直就是“绿色食品”。
如今影院发展的那是相当完善,硬件设备紧跟国际潮流,软件设备不甘落后,连吝啬的资本家不敢做也不敢想的捆绑销售、禁止外带等都出现了,总之食品销售的霸王条款也走在了国际前列。
2霸王条款一 禁止外带
霸王条款一,禁止外带
90%以上的影院,在显眼处都有明确的提示,禁止外带食品饮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影院,没有此标识。或许,我们当年的热销食品花生瓜子,确实有些吵闹,有些不雅,容易弄乱环境;但是与现在的爆米花可乐相比,也是半斤八两。
禁止外带食品饮料
但是,若你带着来自麦当劳、肯德基、或是超市的饮料,那么会有热情的工作人员劝你吃完再进入,或建议你可以丢弃在垃圾桶内。
最让大家疑惑的是,影院方给出的解释:为了大家健康,为了卫生,为了环境。但是,影院里面卖的食品饮料,即使是完全一样的可乐、爆米花、冰激凌等,都是健康、安全、卫生、环保的。
对于此种情况,国内几家正义的报社记者采取了明察暗访方式,得到了不少一手资料,甚至与影院老板发生了不愉快的沟通。影院的负责人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推脱责任。
其实,大家心理都明白,是利益的原因,影院外的食品饮料都很划算,超市的更是物美价廉。你懂得,这些质优价廉的食品饮料,严重的影响了影院的额外营收。这,恰恰与饭店禁止自带酒水的条例同出一辙。
3霸王条款二 捆绑食品饮料
霸王条款二,捆绑销售
与禁止外带食品饮料的规定,更加恶劣的是捆绑销售的霸王条款。
食品饮料捆绑销售,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选择性的,多种票可供选择,有单一票的,有捆绑爆米花的,有捆绑可乐的,有捆绑爆米花+可乐的,相对比较人性化。喜欢吃爆米花的朋友,可能还有机会赶上点小实惠。当然这些爆米花可乐还是比较贵,只是电影院为你提供了小幅度的优惠政策,关键是你可以不要。
第二种,不可挑,就一种捆绑好的电影票,非常不地道。这种方式,一般都出现在热门好莱坞电影,或优秀的国产大片放映期间,等同于变相的销售爆米花和可乐。关键点是你没得选择,必须买捆绑好的套票。
这种情况会在,一线城市的小电影院、二三线城市的电影院、以及一些管理不够严的地区出现。由于监管部门采取了放任政策,很多影院在热门电影上映期间一概采用此销售策略,甚至还有捆绑冷门电影一起销售的情况,极大伤害了观众的利益。
有部分消费者之所以不吃爆米花,是因为承载爆米花的纸筒、纸袋存在安全隐患。山东的某记者经过长期调查取证,在北上广三地的正规电影院销售的爆米花鲜有幸免,所用的纸筒既无QS生产许可证,也无生产厂家信息;经紫外分析仪观察,纸盒呈亮蓝色,含有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对于喜欢吃爆米花的朋友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莫有想到这些被影院称之为卫生食品其实也不安全。我们喜欢吃爆米花,但不希望电影院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无形的、未知的伤害。
由于看电影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事情,不少观众对此深恶痛绝,但在热门大片的诱惑下,不得不挨宰;多数观众,抱着图开心的原则,选择了默默承受。总之,类似捆绑有利有弊,但多多少少伤害了一部分用户的心理。
4爆米花 拯救电影院
或许有朋友说,有些食品很不利于观影,应该全部禁止。例如爆米花,咔嚓咔嚓;可乐,稀里哗啦;易拉罐,叮咚叮咚;冰激凌,更是影院座椅杀手。
影院的噪音
莫要以为这些“垃圾食品”,可有可无。这些食品对电影史拥有不可抹杀的贡献,尤其是爆米花居功至伟。伴随着电影业的起起伏伏,爆米花相伴左右,甚至在关键时刻拯救了落魄的电影院。
根据很多经济学家的分析,电影是最能抵抗经济危机的产业。经济危机,会有大量人员失业,也导致情绪低落,而看电影恰恰可以弥补空虚,引发积极向上、轻松乐观、乃至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在经济危机时期,当然经费有限,电影业反倒能制作出更多低成本的精良影片来吸引观众。以美国为例,电影片非常便宜,4000美元的基本工资,电影票仅5~12美元;2张25美元的电影票,仅占月收入的0.6%,是民众都可以消费的大众文化项目,而且也是政府鼓励扶植的“精神粮食”。
凭借原材料易于保存、超低成本、制作容易、气味香、口感适中、价格合理等优势,爆米花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取代糖果成为影院第一食品。在经济萧条时期,观影的人数有所减少,电影票也会打折,票房收入缩水,但是爆米花销量不减,甚至一段时期内成为电影院的支柱性产业,为影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度过了经济危机。
随着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可乐也被容许进入影院,亦是依仗同样的优势,成为影院的第二经济来源。爆米花可乐都是具有超高利润率的产品,为困顿时期的影院带来利润。美国政府鼓励这些超低廉的“垃圾食品饮料”,无形中拯救了电影业和电影院。
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院的发展几乎是全盘照搬美国的经营模式,爆米花和可乐成为衍生品进入电影院,随之也成为了中国电影院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5霸王条款 滋生分析
个人观点:
霸王条款,是中国电影院无法回避的现实。在欧美电影院没有的事情,竟成为了中国影院的特色内容。
霸王条款
因为爆米花可乐的利润过于丰厚,才会导致影院方敢于冒险制定这些歪门邪道;加之,中国电影院竞争不激烈,才会出现禁止外带食品饮料的规定。就像有些评论家而言,爆米花拯救了美国电影院,所以中国电影院就勇敢的复制,并无限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消费者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加之我们千年的文化遗留,本是上帝的消费者往往选择默默忍受,一定意义上也促长了这些霸王条款的遍地开花。对于这些霸王条款,我们应该用于说“不”。
欢迎进入相关论坛进行讨论:(点击进入)
20年前,去电影院曾是一种非常奢侈的消费行为;如今,去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已经成为我们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电影的魅力在增加,电影院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品位在提升,我们的消费能力在提高,但是电影院的霸王条款也是越来越多。
彭文娟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