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票房成绩 难以预测
[中关村在线投影机频道原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可以用速度与激情来形容,3年时间内地银幕总数超过1.8万块,明年有望超越美国,中国已经顺利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国。元旦、春节、情人节等大节人气爆棚,频频刷新国内票房记录,看电影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第一娱乐项目。但是,中国的电影业发展也可以用畸形来形容,偷票房骗口碑不断被报道,借3·15期间,我们在此解读中国电影的4大猫腻。
315解读电影的4大猫腻
好电影未必有好票房,有高票房的未必是好电影。如今,国内票房连创佳绩,但也带来了一些坏风气,不断刷新烂片之最,不停挑战观众的智商。此风日渐盛行,出现了影评要比电影精彩的尴尬现状。在2010年上映的《敢死队》就是此类的代表,影片虽然明星大腕云集,但是上映之后,有影迷这样形容“敢死队给我的感受就是‘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之后又传出了《敢死队》有偷票房的举动,使得这部影片“花边新闻”不断。
当然,电影的票房高低也绝不仅仅是以口碑论英雄。这种影片多出现在戛纳、奥斯卡这种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某些电影的口碑很赞,却没能取得一个很漂亮的票房数据。这种靠口碑取胜的影片,本来就是孤注一掷,如果在运作和宣传方面再稍有疏忽,最终可能就会落得惨败。
那么,电影票房的“猫腻儿”到底在哪?如何去判断一部影片即将会产生怎样的票房成绩。又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电影票房的收益?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和电影票房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片质量 首要因素
影片质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影片的质量虽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确是重要前提因素和首要因素。因为无论如何垃圾片,都不会产生特别好的票房收益。比如《河东狮吼2》,制片方认为,可以凭借复制《河东狮吼1》的套路,便能取得口碑和票房。也盘算着启用了小沈阳和张柏芝两位很有话题性的演员,在宣传和炒作上也不乏材料。但是,《河东狮吼2》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一败涂地。
关注影片质量
是不是质量高的影片,票房就一定好?也不一定。在2012年贺岁档上映的,由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影片质量就不错,但是却没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与同样出自他手的灾难型影片《唐山大地震》相比要逊色很多,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有人说冯小刚还是擅长其独具特色的冯氏幽默风格,对这种历史题材的灾难型影片把握不好。还有就是,没有搞笑的葛大爷,是万万不行的。上映之后,网络上随之而来的谩骂也不绝于耳,还有一种声音表示,是档期选择不对,贺岁档不适合播放这么沉重的影片。总之,不管什么原因,《一九四二》的票房没有达到预期的那样。
虽然我不知道,该如何拍摄出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高质量影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盲目的跟风、模仿、恶搞,靠这种手段拍出来的电影绝对不会是什么高质量的电影。在这里我想提到的就是周星驰,他的作品大都是以小人物为题材,加上无厘头+瞎扯淡演绎方式,总是会让人啼笑皆非之后拍手称快。在他的电影中,无厘头和恶搞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法,但是为什么同样的手法放在现在的电影中,看着就那么别扭,不仅不会笑,反而会丢下一句“SB”的评价?我能想到唯一的解释就是,不管周星驰如何的夸张、无厘头,他的方式或者说创意,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未去模仿别人。所以,一部影片的质量非常重要,但是,这只是一部影片票房预测的因素之一。
3市场覆盖 影院排期
影片上映率:市场覆盖和影院排期
近年来,中国的银幕数实现爆发式增长,从2007年时的仅3000余块,发展到2012年底突破13000块,而至今已达到18000多块。影片能够覆盖多少银幕,有多少胶片拷贝、有多少数字拷贝?这是可以细化的,拷贝数乘以单拷贝票房值,可以测算出全部票房。
中国的银幕数爆发增长
举个例子,假设即将上映一部电影,各院线都可以无线拷贝,但是要求院线要保证每一个拷贝产生15万票房。很多影院接受不了,因为院线会觉得单拷贝票房没有这么高。假定影片还不错,只给影院8万的考核数,院线方就会乐意接受。
除了市场覆盖,影院会不会拷贝,拷贝之后排期也是个重要的因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很期待一部影片上映,虽然影片没有过多的宣传和炒作,但是当上映之后发现,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影院拷贝了,上线的影院少不说,拷贝之后的排期更是少的可怜,几乎都是安排在一天比较冷门的时间或是通宵场,大大减少了上座率。
4选对档期 赢得票房
上映档期:选对档期嫁对郎
不同档期具有不同票房产出的相对值,这里涉及到业内的一些常识,其实仔细观察你也会发现。比如,每年的圣诞节、元旦期间,单日票房一定比春节期间的单日票房要高出一些。又比如岁末的时候为什么票房要集中紧跟?因为所有的影院、所有的院线都有一个年度结算的问题,预先所卖出的票、卡,都要在12月之前结束,所以会拉动一些集中消费。
选对票房座无虚席
比如,电影《我知女人心》上映的时候,这部影片的阵容不比《将爱情进行到底》差,但是为什么票房却有那么大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选错了档期。一个情感片主打情感市场,为什么偏要和另外11部商业性很强的影片挤春节的独木桥呢?所以说,好的影片没选对一个好的档期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说到春节档期,我又想到了今年年初上映的《大闹天宫》,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烂”,清楚的记得一段台词,太乙真人问哪吒:“你脚底下总踩着两个轮子不累啊?”,哪吒回:“管那么多,你不累啊?”看的我当时菊花一颤,台词烂。看了《大闹天宫》之后我才知道,牛魔王的媳妇儿,是玉帝的妹妹,南天门的四大天王和二郎神形同虚设,要靠玉帝亲自上阵,我只想说恶搞没什么,但要有节操。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的票房,没错,就是因为选对了档期,在几乎没有任何竞争的春节档,狂砍几亿的票房。所以说,选对一个档期何其重要?
那么怎么才算是选对档期?比如现在,《霍比特人》、《机械战警》、《火鸡总动员》和《别惹我》这种好莱坞大片,无论是从冒险、科幻、动画和剧情都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建议避开。如果相反,仅仅有一个大片,达不到全面覆盖的程度,可以选择迎上去,效果会不错。
5广告炒作 必不可少
市场预热:广告炒作必不可少
不管任何题材的电影,在其将要上映之前,都会有一个市场预热期。虽然每天娱乐节目、网站头条、演员绯闻等不绝于耳的宣传和炒作会让人很反感,但是不可否认,这会让你牢牢的记住这部电影。对于制片方和发行方来说,目的就达到了。宣传虽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部影片的票房,但是却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电影宣传
之前,还提到了“偷票房”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偷票房?顾名思义,就是把某部片子的票房所得“偷”走,转移到其他影片或者影院自己荷包里。一部电影的票房所得,是按照系统出票记录录入,而“偷票房”的操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已经作废的电影票当作入场凭证。用废票、手写票,包场看电影不走票,这些票款也就成了黑账。此外,捆绑套餐销售,即能偷票房又能促进影院的饮料和爆米花消费,深得影院方面的喜爱。更胆大的,甚至用两套系统出票,记账一个系统,报账一个系统。偷票房虽然对单个电影的票房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对整个电影市场的票房总数影响还是值得重视的。
现在电影消费主要有三大趋势:第一消费品牌,第二消费事件,第三消费故事。一部影片的后续口碑对它后续票房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大家可以关注,每部电影上映之后的口碑都是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制片方来说,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夸是骂都是成功了,因为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其他人的关注而关注,继而形成话题,也就会走进电影院成为后续的关注。
欢迎进入相关论坛进行讨论:(点击进入)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可以用速度与激情来形容,元旦、春节、情人节等重大节日人气爆棚,频频刷新国内票房记录,看电影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第一娱乐项目。但是,中国的电影业发展也可以用畸形来形容,偷票房骗口碑不断被报道,借3·15期间,我们在此解读中国电影的4大猫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