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市场上挑选投影机的时候,肯定会听人说到DLP投影机色彩不如LCD投影机。其实把DLP技术和色彩问题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冤枉。要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数字影院都在使用DLP投影机为我们播放美轮美奂的电影大片。不过,那些身材硕大的专业投影机采用的都是三片DLP技术,而我们在普通会议室或教室里面使用的几公斤重的DLP投影机则采用了结构简单的单片DLP技术。
三片DLP的光路结构上和目前LCD投影机所广泛采用的三片液晶结构有些相似,都是采用三组芯片(液晶板)分别处理红绿蓝三色图像信息,然后利用空间混色原理,把三色光线精确地叠加在一起形成全彩色的画面。这种方式的色彩表现主要和光源的光谱特性相关。
而单片DLP就大不相同了,它只有一块DMD芯片,要处理三原色信息就要在不同的时刻让红、绿、蓝光三色的光线依次照射到DMD上,具体的方法是让光线通过一个高速旋转的色轮后照射到DMD芯片上。这样一来,投影出的画面实际上在任意时刻都是单一颜色的,需要利用人眼的视觉延迟效应,把这些单色画面在我们的大脑中组合在一起形成彩色画面,这也就是时间混色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画面色彩是否鲜艳饱和,不仅和光源有关,更和色轮涂敷颜色的浓度等因素有关。这种精简的光学结构就是单片DLP投影机色彩表现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色彩表现,可以提高色轮上涂敷色彩的浓度,但是这样一来亮度输出就会降低。实际上,色轮本身的光效率已经很低了,为了得到更高的亮度,厂商们甚至在色轮上开辟一个完全透明的区域,让光直接通过以便增加画面的亮度,但是这肯定会进一步降低色彩表现力。
实际上很多有经验的用户从画面上就能一眼看出是DLP投影机还是LCD投影机。LCD投影机画面往往鲜艳夺目,甚至有时候稍显夸张。而DLP投影机画面色彩往往比较暗淡发旧,绿色和黄色尤其不够鲜亮生动。
近年来,随着DLP和LCD阵营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看到DLP投影机厂商纷纷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单片DLP投影机的色彩表现。有厂商在色轮上增加了黄色区域,以改善对黄色等色调的表现力,而DLP技术的拥有者德州仪器公司(TI)更是在不久前推出了极致色彩(BrilliantColor)技术,该技术采用5色甚至6色色轮,增加了黄色、青色或品红,这样把原先的三基色系统拓展为5或6基色,可以进一步拓宽色域,而与此同时还能提高色轮的光效率50%之多。
本次测试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DLP投影机的色彩饱和度实测得分已经超过60%NTSC,这已经和主流的LCD投影机很接近了。而且,在我们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显示色彩鲜艳的照片时,这些DLP投影机的画面效果和LCD更是并驾齐驱,甚至在色彩更加中性自然。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显示一些浅色或淡混合色时,这些DLP产品仍然有些差强人意。不过,如果你可以适当牺牲一些画面亮度,那么采用投影机中的sRGB或照片、影视一类的色彩模式,这类问题会得到不小的改善。当然,我们更期望在不久以后,DLP投影机可以在亮度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色彩表现力。
- 第1页:前言及评测说明
- 第2页:选购投影机的基本原则
- 第3页:色彩和亮度,DLP欲求兼得
- 第4页:拒绝灰尘:LCD寻求突破
- 第5页:投影机的重要参数
- 第6页:投影机亮度
- 第7页: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
- 第8页:色彩饱和度/重量/投影距离/噪音
- 第9页:投影机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 第10页:客观测试结果
- 第11页: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 第12页:BenQ CP125
- 第13页:BenQ CP225
- 第14页:BenQ MP775
- 第15页:EIKI EIP-2500i
- 第16页:EIKI EIP-3500i
- 第17页:Epson EMP-1710
- 第18页:Epson EMP-1715
- 第19页:Epson EMP-6100
- 第20页:Epson EMP-830
- 第21页:Hitachi CP-HX2075A
- 第22页:InFocus IN26C
- 第23页:InFocus IN34C
- 第24页:Mitsubishi MD-549X
- 第25页:NEC VT695+
- 第26页:Optoma EP709
- 第27页:Panasonic PT-PX670
- 第28页:Panasonic PT-PX660
- 第29页:Panasonic PT-UX70
- 第30页:Panasonic PT-UX80NT
- 第31页:Sony VPL-CX21
- 第32页:Sony VPL-CX61
- 第33页:Sony VPL-CX63
- 第34页:Sony VPL-EX3
- 第35页:Viewsonic PJ485D
- 第36页:Viewsonic PJ686
- 第37页:编辑推荐奖